“闷骚”的bong 4,居然如此有才

bong,国内可穿戴设备品牌。从 2013年 至今,bong 已经发布了四款智能手环和两款智能手表。而真正有机会体验bong,则感谢新浪众测的“端午节咕咚线上赛×bong 4手环”活动。

首先,晒一下端午节咕咚线上赛的成绩单,这也是本次体验的一部分,成绩不太给力,但坚持到底就是胜利。比较遗憾的是咕咚并不支持bong4的接入,因此,这个跑步比赛和手环体验其实是两个不同的模块,给人意犹未尽的感觉。如果两者能够整合起来,咕咚可以接入bong4,或者bong的应用可以开启一个专门赛事,或许评测会更加有趣。

近年来,先后体验过大概几十款手环产品,最大的感受是手环产品从最初fitbit引领的高端(千元级)市场,快速进入同质化严重、价格低廉的“红海”市场。在市场上可以说鱼目混杂、良莠不齐,其中有不乏很经典的产品,也有很多备受吐槽、毫无特点的产品。

首先说一下bong4的总体印象:bong4是我体验的所有手环中,手环的系统和应用是算法最科学、设计最好的,无论是手环屏幕显示内容、分类层级,还是APP端的数据记录、统计报表,包括手环的基础设置,等等。同时,关于运动的统计、指导和辅助,也是最为科学和给力的。这些都超出了我的想象。体验中,我还会具体提到。而同时, bong4的外观设计、腕带质量则非常遗憾的存在很多违和设计,显得太低劣了一些,不得不说令人感到遗憾。

接下来,结合我对手环的认知,以及对这款产品的试用,来与大家分享一下这款产品。需要说明的是,由于手环没有截图功能,而运动中的户外无法保证好的拍摄效果,为了保证展示图片的美观,主要进行了场景拍摄。有关功能因为没有运动数据,因此无法以图片形式展现,对此,专门以文字进行了描述介绍,还请各位看官谅解。

【第一,外观设计:6分】

bong4的包装体现出绿色环保的理念,用纸盒包装,纸盒的造型比较别致,体现了美工设计的基础素养。相比于很多过度包装的产品,给人一种先天的亲近感。

bong4的外观造型乍一看,比较中规中矩,就是普通的运动手环造型。近年来,手环产品同质化严重,相互之间的“学习借鉴”比较多,因此,设计风格也比较趋同,一般都是细长款、轻量化、有机腕带材质居多。bong4的重量更轻,只有17.5g,更加突出运动手环的特点。

手环的腕带采用了低敏医用级腕带材质,采用了嵌套加扣钉的固定模式,这种也是手环产品中最常见的模式。可以看到扣钉经过CNC切边成型。这里倒是建议bong可以在扣钉上蚀刻logo,会更加提升逼格。

不过佩戴后,感觉腕带的材质非常硬,而且还带有弹性,皮肤触感也很不舒服。佩戴后会留下深深的印痕。这也是这款手环备受吐槽的地方,或者说美中不足,建议厂商及时改进。

手环主体与腕带可分离设计,也是很多手环喜欢采用的设计。这种设计首先是一种简单的“左右手”互换设计,可以根据左右手的佩戴习惯,自由调节手环方向,从而更加舒服的使用腕带锁扣。手环主体四周采用凹槽,用来固定腕带连接,厚度1CM多一点。这样手环的主体在目前手环产品中,体积也算是较大的类型。尤其是长度还是比较长的。

手环主体背面依次是充电触角、光感应心率监测模块和bong的logo。Bong4采用了Partron和TI24位精度ADC带红外检测模块。目前大部分手环的监测模块大同小异,方案都差不多,这也是手环产品同质化的原因。但不同手环为什么使用体验各不相同,原因就在于后续的系统开发和监测数据的运用,这一点上bong还是非常专业和给力的。后续还会提到。

手环的屏幕采用了IML镜面工艺,128*88的分辨率还是非常精细的。这也为这个手环丰富功能打下了很好的基础。

bong4采用了95毫安的电池,可以确保使用20天左右。当然,这个和个人使用习惯、手环基础设置有关系,我把手环心率监测设定为一小时一次,除了测试,没有进行运动记录监测,也不蓝牙后台常驻进行信息推送,一周多时间,电量消耗了30%左右,应该说还是非常给力的。

腕带上带有一些修饰的斜纹,但似乎对外观颜值推升并不大,而腕带的不舒适感留下的阴影一直挥之不去。不仅触感不舒服,而且夏天由于活动较多,皮肤出汗、腕带不透气。每天佩戴时间长了,佩戴处还有瘙痒、红肿的感觉……

bong4的充电器是一个小小的“座充”。

手环主体从腕带取下后,按照充电的导轨推入,就可以进行充电。不过,如今很多手环采用了标准的USB口,可以不受任何限制的利用各种USB口进行充电,大大提高手环使用的适应性。bong也可以学习参考。毕竟专有的充电器,往往需要专门携带。而如今用户配备的数码产品太多,各种充电器的配套携带和分类是一件十分头疼的事情。

此外,bong4还支持IP67级别的防水,日常生活中的使用不会存在问题。

总体而言,bong4的外观设计我只能给出勉强及格的评价,其主要不足是:腕带材质有待提高;手环主体有些偏长,对于手腕比较纤细的女性、儿童来说,佩戴既不舒适,也不美观;产品细节上也有待提高,个性不足,在同质化的产品中看不出鲜明的特点,要知道现在选购数码产品,首先是一个看脸的世界;此外,充电模块似乎可以进一步改进一下。

【第二,系统设计:10分】

虽然bong4给我的初印象并不太好,但当我真正开始体验时,却发现它的系统设计、数据利用、应用开发大大超乎了我的意外。在一个看似寻常的外观之下,居然是一个如此“闷骚”的“有才”手环。接下来,请跟我了解一下这个手环的系统操控和软件应用。

之前提到,手环128*88的分辨率还是非常精细的,为这个手环丰富功能打下了很好的基础。比如,常规的待机界面就显示了日期、时间、天气等信息,信息量很大。此外,抬腕亮屏,这个实用而主流的操作自然没有被遗漏。

而手环的信息操控也非常简单,纵向滑动选择一级标签,横向滑动选择二级标签,右上角标示标签导航示意的设计思路,看似简单,但体现出bong系统设计上的专业素养。只有真正有个性思想,真正具有专业系统开发素质的设计师,才会如此删繁就简,设计出如此简明、好用、高效的系统流程。而这种设计思想、设计理念、设计风格渗透在产品系统和应用的各个层次。

在运动监测的标签下,一共有四个子标签,分别对应步数、里程、能量消耗和睡眠。印象中,bong4是我体验的手环中,第一个把睡眠归类到行为概念中,也是第一个可以监测白天睡眠的手环,也是为数不多可以通过手环直接看睡眠数据的产品。同样体现出这款手环在运动监测理念、运动数据分析上的独到和经典。这种设计的思路和建议,之前体验手环时,我曾多次提到并给厂商建议过。

bong4手环目前提供了跑步训练、健身、汽车、跑步等四个运动模式,而从实际体验看这些模式的运动数据记录、运动指导都是十分专业和科学的。而且十分给力的是,bong4会根据监测用户行为的数据,判断用户是否在进行活动,从而自动进入跑步运动模式。

佩戴手环户外运动时,拍摄展示的效果不好,因此,这里以跑步训练为例,给大家简要说明。bong4对于跑步训练的运动监测和运动指导十分专业,采用了“金字塔”分级别运动引导模式,每个阶段给出配速、运动时间的指导建议,而在活动中,及时监测运动速度和心率,给出运动建议,运动速度过快过慢,都会震动提醒,确保用户科学开展训练,可以说非常的专业。运动结束后,会立刻在手环上给出运动统计数据,极大提高了易用度。这也是这个手环非常鲜明的个性和特色。

bong4的心率监测也很有意思,用户即可随时手动监测,也可以设置自动心率监测。而自动监测心率在手环上会以柱状图的方式进行直观显示,让用户把握心率变动的趋势,虽然不够精细,但也是其他手环所不具备的,非常有特色。而在自动监测心率上方,则会把用户手动测量的心率的日志记录下来。这种对数据管理的方式,也非常的专业。

总之,bong4的系统设计是我目前使用过的手环,功能最丰富,设计最科学,数据监测和运动辅助最给力的一款。自动进入睡眠状态、自动进入运动状态的两个监测设计,非常的精彩。白天睡眠的监测更是弥补了目前市场上绝大多数手环的软肋。日常心率监测的多种方式,也更加方便使用,很好的解决了续航问题、心率监测过度过频繁的问题。

【第三,APP应用:9分】

bong4采用了bong的应用系统,通过该app应用实现对数据的科学分析和分类汇总,同时对手环进行预设和升级等操作,当然作为bong应用的用户,还可以在app中实现社交、组团等各种交互功能,也可以得到关于运动、健身的信息咨询和教程。

开始进行用户注册和个人信息的预设。这是后续给出运动建议的基础数据。

bong4的蓝牙识别和连接速度很快,也支持在线升级,还是体现了产品系统应用开发的专业和高效。

bong的专业性在程序界面上也体现的非常到位,采用了底部标签的模式,五个标签,简单直观明了的把功能全部展现出来,尤其是用户自我设置,并没有采用左侧呼出的设计,也并列于五个标签之下。时间轴、数据报表、设备等信息,接下来介绍。发现,主要是游乐园、研习所、服务社等社区模块,搭建了一个运动健身的社交网络。而我的标签下主要是对个人信息、软件应用的预设。

bong创新采取了一个时间轴的概念,把运动、静止、睡眠等所有日常用户的状态,以时间轴的方式进行记录,时间轴上,还进行了运动、睡眠、体重的分类标签,便于用户直观了解情况。

在时间轴的左上角是运动类型的选择,用来帮助用户选择不同运动类型,进行健身训练,并及时将bong4手环中的分类运动数据上传进行统计。其中最有特色的就是“金字塔训练法”。

而对于用户进行的运动数据,也一样体现在时间轴的时间段。点开相应的运动时间轴菜单,会看到此段运动时间内,运动的步数、能量、运动全程的心率情况,对于用户精准了解自己运动状态非常方便直观。

数据报表把活动、睡眠、心率的报告汇总起来,每个报告都可以通过日、周、月的周期进行查看,统计数据的同比情况也一目了然,而且还会给出相应的意见和建议,还设计了一个非常有趣的勋章模式,用来激励用户。bong的数据报表遵循了科学统计报表的惯例,因此让人看起来很舒服,统计比较的项目也非常的科学。这一点值得很多创新公司学习。

最后说一下,bong4手环的设置,这里面个性的东西很多,包括来电提醒、勿扰时段、手环寻找、就坐模式等等,都是日常使用中我们经常遇到的问题。而自行监测心率可以设置监测周期,抬腕亮屏等等也是用户比较看重的实用功能。表盘带有丰富的显示模式,包括数字和指针两种风格。值得一提的是闹钟设置中,更有一个人性化的浅睡眠提醒模式,防止用户在深度睡眠时,叫醒带来健康的影响,这个非常独特。这些细节设计的存在,体现出bong的人性化程度,也体现出应用和手环系统开发的专业。

总体而言,bong4是一款非常有特色、有个性的手环,其优势在于运动数据监测、分析和技术支持,数据统计、数据分析,包括手环独立使用水平都是很高的,为其加分不少。唯一美中不足是外观设计的逼格有待提高,腕带是一个败笔。但,瑕不掩瑜。bong4就是一个其貌不扬甚至有些令人讨厌,但相当有才的内涵的“文艺青年”。而对于200元的价格来说,我们实在不能苛求它做的更多。